當法律遇上療癒:女人在婚姻轉折中的自我修復之路

當法律遇上療癒:女人在婚姻轉折中的自我修復之路

在 Femin28女人週,我們常聽到許多女性朋友分享婚姻中的掙扎:先生的外遇、婆媳的壓力、經濟的不對等、或者長期被忽視與不被尊重。當走到十字路口時,離婚往往被視為一種出口。然而,離婚只是「程序」的開始,卻不是心靈真正的終點。

 

這一次,Femin28女人週 分享Podcast《解鈴之聲》節目內容,主持人 鍾依庭 律師在「女人學」單元,特別邀請了療癒瑜伽老師 Ivy,帶我們從法律走向身心靈,重新思考「當婚姻受傷時,女人該如何修復自己」。

 

從律師的眼裡:法律是工具,但心需要陪伴

 

鍾律師提到,在許多離婚案件裡,當事人最常問的問題是:「律師,你覺得我該不該離婚?」這是一個沉重卻真實的提問。法律能解答「能不能離婚、孩子監護權怎麼判、家暴怎麼蒐證」,但法律無法直接告訴妳「心裡的傷口該怎麼癒合」。這也是為什麼她想做「女人學」單元—因為人生的轉折,不只是法律的問題,而是女人如何在傷口裡找到新的力量。

 

療癒瑜伽:放鬆,讓情緒說話

 

Ivy 老師分享了一個很特別的角度:

「現代人最大的問題,不是太忙,而是不知道怎麼放鬆。」

在療癒瑜伽裡,動作不多,甚至一堂課可能只有十個動作,每個姿勢會停留三到五分鐘。這時,老師會引導妳去「觀察身體」,例如下顎是否緊繃、胸口是否僵硬。

 

有些學生在胸口打開的瞬間,竟然開始哭泣,隨之湧現的,往往是塵封已久的記憶:童年時被忽視的委屈、長大後一次次的壓抑,甚至是不敢對伴侶說出口的感受。身體的放鬆,讓心有了說話的空間。

 

情緒與身體的連動:為什麼牙根緊,心就累?

 

其中一個有趣的細節是「牙根」。咬緊牙關,往往代表一個人習慣「一定要撐住、不能鬆懈」。
這樣的人,甚至在睡覺時也會磨牙。瑜伽的練習,幫助他們放鬆牙根,也放下「我必須永遠努力」的信念。情緒其實是藏在身體裡的。當妳允許自己慢下來,允許肌肉放鬆,潛藏的悲傷與焦慮就有機會被釋放。這不是脆弱,而是修復的開始。

 

從婚姻困境談「愛自己的標準」

 

在節目裡,鍾律師提到一個關鍵:

「很多女人在婚姻裡,會覺得對方這樣已經很好了。」

 

例如:丈夫沒有家暴、沒有外遇,只是不上進、不溫柔、不在乎自己。女人會告訴自己:「比起我的原生家庭,這樣已經算幸福。」但 Ivy 老師提醒,愛自己的標準應該往上提升
 

所謂「愛自己」,不是要求另一半完美,而是妳在關係裡是否感覺到「被尊重」與「被保護」。如果沒有,那就是提醒妳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選擇。

 

法律的邊界:家暴不只是拳頭

 

許多女性對家暴的認知還停留在「被打要驗傷」。但鍾律師澄清,家暴有很多形式:

 

情緒暴力:長期辱罵、咆哮、羞辱。

經濟控制:不給生活費、用金錢懲罰。

行動監控:強迫定位、偷看手機。

 

這些都算是家暴,且在法律上有保障。最重要的是,要勇於蒐證:錄音、存對話紀錄、找證人,甚至撥打 113 求助。

 

婚姻裡的焦慮:定位真的能給安全感嗎?

 

Ivy 分享過一個學生的故事:夫妻雙方互相同意開定位,但到後來卻變成無休止的猜忌。先生盯著太太的位置,太太上課時還要偷偷查看先生在哪裡,甚至因為對方在便利商店待太久而懷疑。本來是為了安全感,最後卻變成新的不安。這正反映出:當我們無法信任自己時,也無法真正信任另一半。

 

女人該如何走下去?

 

在婚姻的裂縫裡,女人常常有兩種極端:

意氣用事,立刻離婚—卻在打官司途中,心裡開始後悔。

無限忍耐,覺得這樣已經夠了—卻在一次次壓抑中,慢慢失去自己。

 

鍾律師的提醒是:
離婚是一條不歸路,訴狀一送出,雙方的關係幾乎無法回頭。因此,在行動之前,請先問清楚自己:這真的是我要的嗎?

 

Ivy 老師的觀點則是:
先讓身體放鬆,讓心說話,再來決定是否走向法律途徑。當妳看見自己、愛自己,妳的選擇才會更清晰。

 

女人,請把愛自己的標準提高

 

這集節目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發:法律能解決問題,療癒能修復心靈。
女人需要的,不只是勝訴或離婚的判決,而是能夠在傷口之後,依然愛自己、尊重自己、勇敢前行的力量。

 

親愛的妳,如果妳正在面對婚姻的迷惘,請記得:

妳有權利被尊重、被保護。

妳有選擇法律的勇氣,也有療癒自己的自由。

妳不是孤單一個人。

 

在 Femin28 女人週,我們願意陪妳一起走,從法律到心靈,從傷口到修復,讓妳重新長出翅膀,飛向更自在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