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是他媽媽的媳婦,現在是我自己的主人,婚姻之外,為自己盛開的女性生命力
在Femin28女人週,我們談週期、談荷爾蒙、談自我照顧。但有些話題,比激素還更敏感,比經痛還更深刻,那就是「身份的迷失」,特別是當女人身在一段關係裡,逐漸忘了自己是誰的時候。
我們想推薦你收聽一集觸動人心的 Podcast 《解鈴之聲》。由家事律師鍾依庭主持,本集以一句很拗口但非常真實的話做為主題:「從前是他媽媽的媳婦,現在是我自己的主人。」 這句話,是她在無數離婚個案中,從一位當事人口中聽來的心聲。也是許多女性生命轉彎時,親自走過的歷程。
被婚姻角色吞噬的自己,是很多女性共同的過去
節目中講了一位太太的故事。她沒有被家暴、丈夫也沒外遇,甚至還會付生活費與育兒支出。但她來到律師面前的時候,手裡拿著一疊收據與對話紀錄,問的一句話是:「如果離婚,我還剩下什麼?」
她說:「我覺得我不是我了。」
她形容自己是婆婆眼中的「不孝媳婦」、是老公嘴裡的「難搞太太」、是孩子面前永遠在罵人的「壞媽媽」。她問律師:「我到底是誰?」
這不只是一段婚姻的故事,更是無數女性的共同經驗。當我們為了成為好太太、好媳婦、好母親,而一再讓位給他人的期待時,我們的人生角色就一點一滴被稀釋,甚至在無聲中消失了。
離婚不是失敗,是取回人生主導權的一次轉身
我們總被社會灌輸「女人結婚是人生進程」、「離婚就是失敗」,但這些話,真的還適用於今天的妳嗎?
節目中的這位太太,最終還是選擇離婚。她不是一走了之,而是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思考與自我覺察之後,緩慢地一步步走出來。她搬進了一個小套房,每天早上醒來,看見陽光灑進房間,她對自己說:「原來我可以為自己過日子。」
那不只是一個新的居住空間,更是她人生中第一次,為自己而活的空間。
她不再是誰的媳婦,而是自己的主人。
自我重建的每一步,都是一場內在覺醒
在節目中,鍾律師也分享了許多女性離婚後的故事,那些看似平凡的第一步,其實都充滿力量。有人第一次自己看房、簽租約、修水管,雖然害怕,但完成之後,她們說:「我沒想到,我可以做到。」有人去學插花、瑜伽、冥想,報名她們曾被說「沒用」的才藝課,結果發現那些課程,其實是她與自己重新連結的入口。
有人學會說「不」:不再過年硬著頭皮回婆家、不再當情緒垃圾桶、不再裝快樂、也不再為了討好所有人而委屈自己。
這些看似小事的決定,其實都是在說:「我值得。」
當我們不再被定義,才開始真正看見自己
除了節目之外,有個曾經深陷婚姻角色壓力的讀者,來信Femin28女人週:
「我不是不想顧家,也不是不願意付出。但在那段婚姻裡,我的情緒、我的理想、甚至我的身體,從來沒有被好好照顧過。每一次生理期來時的痛,每一次產後疲憊時還要被責怪,都是身體在幫我發聲,提醒我:你已經不在這裡了。」
而當她終於離開那段關係後,她開始用 Femin28 的方式照顧自己:懂得在黃體期不要安排重要會議,因為她的情緒需要更多休息。開始補充B群與鐵質,不是為了「趕快好起來」,而是因為她想疼惜自己的身體。學會辨識自己的荷爾蒙節奏,理解那不是脾氣壞,而是能量正在提醒她「需要被看見」。
從那一刻開始,她不再是「誰的女人」,她成為了「自己的女人」。
Femin28女人週 想對妳說
我們在 Femin28 強調營養、週期與自我照護,但這些其實都指向同一件事:妳能不能成為妳自己的主人?妳能不能在每一個經痛來襲的夜晚,不責怪自己「怎麼又沒效率」,而是靜下來擁抱那個疲憊的自己?妳能不能在一次次面對情緒起伏的過程中,不覺得自己「太情緒化」,而是知道,這是身體在提醒妳「該休息了」?
妳能不能在走出婚姻的過程裡,不說自己「失敗」,而是看見,妳其實是勇敢結束了一段不再適合的關係?
從媳婦到主人,這不是終點,而是一場自我重啟的開始
親愛的,妳不需要等到離婚才能做自己。妳也不需要當完「別人的好媳婦」後,才能被允許當自己的人。
妳隨時都可以開始。這集《解鈴之聲》的節目,不是為了讓妳「離婚」,而是想讓妳重新問自己一個問題:「我的人生,是我想要的嗎?」妳可以選擇說「不」,可以選擇搬出去住、學跳舞、報名芳療課程、甚至只是早上泡一杯自己喜歡的花草茶。這些選擇,也許看起來微不足道,但它們都在累積—那個不再只是媳婦,而是主人的妳。